高薪快递”的偶然和必然
“双十一”网购狂欢的气氛已经渐浓。网上传说,这个时节不仅是购物者的天堂,也是丰收的乐园。南都记者近日了解了惠州的状况,因双十一期间送件量剧增,快递员的收入也增加,但送一件包裹只挣1-2元钱,工作量也超过平日几倍。“过万的也有,一百个中有一个就算不错了,就算过万也需要全家人的努力。”员小陈透露。
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之中,快递员并不处于高端位置,他们大多学历不高、缺乏社会资本,经常遭遇傲慢、偏见、歧视和社会排斥。然而,“高薪快递”却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,快递员的收入不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,甚至会超出许多白领。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,让白领们滋生出相对剥夺感,徒增失落感和挫败感。当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状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,白领们便会五味杂陈,产生“嫉妒羡慕恨”的喟叹和吐槽在所难免。
只不过,白领们也只是嘴上说说、虚骄一把,习惯于理性选择的他们即使“跳槽”,也不会轻易选择做快递员。在市场竞争充分的快递行业,商家能够拿出“高薪快递”的筹码,想必不会做亏本生意。快递员的高收益,是以高强度体力和高风险为代价的。快递员“诱人”薪酬的背后,有着难以言说的艰辛与悲苦。
与白领相比,快递员尽管拿着较高的工资,却依然面临着权利困境和发展瓶颈。不论是在薪酬的成长空间上,还是在职场的发展空间上,抑或在劳动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上,快递员和白领的生存生态都不可同日而语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“高薪快递”只不过是对体力劳动者权利困境和发展瓶颈的“弱势补偿”。
在人口红利拐点凸显、体力劳动者供不应求的格局下,快递员等蓝领高工资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,也是提高“中等收入者比重”、促进橄榄型社会发育的必然要求。“高薪快递”既有一定的必然性,也有一定的偶然性。在“双11”等重要的消费节点,快递员高薪一则是因为工作强度和风险比平常更大,需要更多的物质激励;二则是临时抢人,需要开出有竞争力的“价码”,否则难以招到足够的优秀快递员。
“高薪快递”是劳动者付出心血应有的收益和补偿,是价值规律使然。一个旨在“让劳动更有价值”的社会,不能对“高薪快递”戴上有色眼镜,而是要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,体谅快递员劳心劳力的不得已和不容易。只有这样,面对“高薪快递”我们才会少一些虚妄的形式关切,多一些真切的人文关怀。
fedex快递查询
- 劳动模范杨莹:小快递也是大事业
- 快递电动三轮车陆续换新
- 马云访阿根廷签战略合作 总统推销葡萄酒
- 我国首开到新德里联运班列 东西双向货运大通道
- 刘君率团出席亚太地区邮关合作联合研讨会
- UPS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
- 港铁计划联手中铁总,竞标350公里新马跨国高铁
- 海航集团收购瑞士免税店运营商Dufry的17%股权
- 亚马逊在法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
- 亚马逊在法国建研发中心,打造30分钟无人机配送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7.24亿美元 同比增41%
- 亚马逊在法国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%
- 敦豪StreetScooter电动车2017年产量将翻番
- DPD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达百万次
- 联合包裹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