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鲜电商混战中靠什么突围?
快递新闻 2023-10-02 21:27www.robotxin.com联邦快递查询单号
备受争议、巨头林立,仍然无法阻止创业公司进入生鲜电商领域的混战。对此,中国零售业生鲜研究中心委员李长明“语出惊人”的称,“99%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”。
北京的生鲜O2O市场已经让人感觉到了泡沫和非理性,在上海也已有一批生鲜电商企业倒掉。
目前关于生商平台发展有着两种思路,前者认为电商平台的客单价提升意味着用户的较高忠诚度,后者则国际快递网希望购买水果成为一个高频的需求,甚至是作为整个生鲜O2O平台的入口。但双方的目的相同——将用户停留在自己的平台上,尽快扩张。
在生鲜电商格局定下之前,所有人都在走一条平衡木:在规模和体验把控之间做一个最佳节点的选择。关键点在于,配套的物流和能否跟上扩张速度?
目前,国内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和物流成本非常高。建一座小型库,单价为每平方米900元(制冷设备、库体保温),自建2000平方米冷库,每平方米需要2000元(土建、钢结构、制冷设备、库体保温等),冷库设备维护费,按照200平方米算,一年维护费1.5万元。
这样的天价,让生鲜电商望而却步,于是绝大部分是依靠第三方物流实现跨区域。如京东生鲜的主要是第三方配送,顺丰为主,地方冷链为辅。然而即便是强大的顺丰,目前也仅能在北、上、广等一线城市实现全程冷链物流。眼下,冷链物流的费用已占据了生鲜电商四成成本。
生鲜电商成本高、利润低又由生鲜高损耗的性质决定,而这种损耗现在无法把控。传统可以租个大,一两年不动。但生鲜三天不动就是损耗,是比快销还“狠”的产品。
即便解决了昂贵的冷链物流,“最后一公里”依然让生鲜头疼。远距离可以找大型合作,但最后一公里要靠自己解决。然而,自建配送成本太高,多个倒下的案例都已证明,自建配送对生鲜是极大的弊端。在量有限的情况下,电商还能承受,一旦量大,就会投入人员,成本上升,最终转嫁给消费者,失去竞争力。
另一个问题在于,生鲜电商的订单配送非常集中。假如一天有2000单,大家都等着米下锅,做午饭或者晚饭。这要求早上10点之前必须送1000单,下午4点之前必须送1000单。如何做到?难道建立1000人的团队吗?对于多数生鲜电商从业者而言,这绝不是砸下千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。
更让人抓狂的是,现在在家做饭的大多还是50、60后,很多都是电脑盲、手机盲,并不是主要的目标客户。要等到75后成为家里的做饭主体,才会迎来真正的生鲜电商时代。而以生鲜电商极度烧钱的现状来看,实现盈利至少还需三至五年的沉淀。目前的生鲜电商们可能大多无法把钱烧到75后掌勺的那一天。
其实,国外很多生鲜电商虽然经历了超过十年的发展,但它们依然只在少数几个城市开展业务。以FreshDirect(生鲜直达)为例,其成立于2002年,一直在纽约开展业务,直到2010年后才开始向旁边的新泽西州扩张。而更为国内同行熟知的AmazonFresh(亚马逊生鲜服务),它2007年8月上线后一直在西雅图服务,直到近期才开始拓展洛杉矶市场。
也许,国内生鲜电商可以以一种小而美的形态存在——采取宜深不宜广的发展策略,在自己熟悉的市场深耕,找到目标用户并积极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用户,静待市场的成熟。
奉劝生鲜电商们,发展不必急在一时,暂时把“扩张占地盘”的念头忘了吧。
上一篇:进口中小电商B2C基本没有活路?
下一篇:物流人眼中的三大趋势
fedex快递查询
- 劳动模范杨莹:小快递也是大事业
- 快递电动三轮车陆续换新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%
- 敦豪StreetScooter电动车2017年产量将翻番
- DPD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达百万次
- 联合包裹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
- 马云访阿根廷签战略合作 总统推销葡萄酒
- 我国首开到新德里联运班列 东西双向货运大通道
- 刘君率团出席亚太地区邮关合作联合研讨会
- UPS部署燃料电池电动送货汽车
- 港铁计划联手中铁总,竞标350公里新马跨国高铁
- 海航集团收购瑞士免税店运营商Dufry的17%股权
- 亚马逊在法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
- 亚马逊在法国建研发中心,打造30分钟无人机配送
- 亚马逊一季度净利润7.24亿美元 同比增41%
- 亚马逊在法国扩展包裹取件柜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