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方士有多得嘉靖喜爱?全国都修丹炼药
介绍嘉靖帝与方士陶仲文的奇缘:丹药、权力与历史的交织
嘉靖帝,这位明朝的传奇君主,任性、倔强又敏感,在短暂的“嘉靖中兴”之后,他的统治进入了修道狂热时期。全国上下,炼丹修药之风盛行,而这一切,都从一个名叫陶仲文的方士开始。
陶仲文的引路人邵元节,是江西贵溪龙虎山的道士,深得嘉靖帝的宠信。当嘉靖帝召唤邵元节进宫驱魔时,邵元节推荐了陶仲文。陶仲文误打误撞地治好了太子的痘疾,从此受宠长达二十余年。
嘉靖帝对方士陶仲文崇信至极,赐给他一个长长的封号,甚至还因陶仲文祷祠之功,抓到一个间谍后,将其加封为少师。陶仲文的儿孙、门徒也跟随他加官晋爵。甚至,嘉靖帝还信了陶仲文胡诌的因“二龙”不能相见而不能立太子的说法。
陶仲文的行为被归为“佞幸”一类。嘉靖帝随陶仲文学道修玄,服用他炼出的“仙丹”,各地皇族、官僚、乡绅纷纷效仿。即使在遥远的黄冈,也能感受到方士流毒的影响。李时珍作为医生,深知服食丹药的危害,他挺身而出,批评那些将丹砂、水银等矿物质混合炼丹的行为是毒而非仙。
当嘉靖帝成瘾,生命垂危时,方士的“荣光”也随之结束。继任的隆庆帝对方士深恶痛绝,陶仲文死后,其封号被取消,官阶被剥夺,其他方士则受到严厉的打击。
李时珍却再次展现出他的独特之处。他认为炼丹术对医学仍有一定价值,比如水银虽然不能直接服用,但在治疗某些皮肤病时却有其独特的功效。
在明史中,李时珍的传记篇幅虽短,远不如陶仲文,但他那坚定的信念和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,使他的人格光芒辉映青史。而陶仲文虽然曾经红极一时,但最终却沦为历史深处的一粒尘埃。两者之间的对比,不禁让人深思:有的人因机缘巧合而走红,却难以长久;有的人则因信念坚定、脚踏实地,在历史长河中彰显价值。